随着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(2014-2020)》《中国制造2025》和《绿色建筑行动方案》等国家政策的纷纷落地实施,北京、天津、上海、广东、浙江、安徽等地已经兴建了大量低层、多层和高层钢结构住宅示范工程,体现了钢结构住宅发展的良好势头。钢结构企业应该抓住这一发展机遇,积累经验,树立良好品牌形象。
装备制造处于价值链高端和产业链核心环节,技术密集,附加值高,成长空间大,也是企业下一步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。据了解,今年海上风电装备的需求量非常大,仅唐山周边就有4个海上风电场的项目要开工建设,共计约1000兆瓦的项目规模。同时,江苏省将有3000兆瓦的海上风电投资规模,浙江省将有1600兆瓦的海上风电投资规模。更重要的是,风电塔筒作为超限件,陆路运输非常困难,而北方沿海地区具备厚板卷筒设备生产能力的企业少之又少。这为钢结构企业开发海上风电这一巨大的市场,带来了更大的操作空间。
钢结构企业还应以美标和欧标认证为契机,积极与国家“一带一路(1616.37,0.050,0.00%)”战略对接,探索和研究海洋工程装备、轨道交通装备、节能环保装备、能源装备等适合转型发展的领域,择机与国际高端装备(9109.81,16.600,0.18%)制造厂商合作,为他们提供贴牌或代工服务,以最小的营销成本实现大的订单收益,在不断壮大自己的同时,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品牌和核心竞争力,为进一步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同时,钢结构企业应加快向市政交通领域发展。钢结构在市政交通领域的推广应用,对钢铁去产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。河北省作为钢铁大省,具有大力推广钢结构应用的内生动力。今年6月份,中冶集团与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,下一步大批的市政交通项目将以PPP的模式落地。相关企业还应以在建项目为载体,做好钢结构桥梁的技术研发和经验积累,并在市场跟进、设计研发、技术储备和质量保证等方面进行全面部署,为争取更多的项目落地奠定坚实的基础。
此外,在钢结构造型领域,类似于世园会主门这样的工程将在机场、车站、园区、场馆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。相关企业应高度关注这一细分领域,抢占这一全国性细分市场的优势地位。
钢材供应充足、价格走低,人口红利消失,劳动力成本提高,环境和资源压力不断加大,这些变化都在预示着,钢结构将成为冶建企业转型升级的下一个“风口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