进入2020年,一只大大的黑天鹅扑棱棱飞起,整个世界都傻了。这只黑天鹅就是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疫情。
2019年12月30日,中国武汉卫健委发布《关于做好不明原因肺炎救治工作的紧急通知》,这种病毒正式进入人们视野,当时还不确定其危害性、传染性,甚至不清楚是否存在人传人。2020年1月19日,以钟南山、李兰娟为首的国内专家组成高级别专家团抵达武汉,经过实地考察病毒情况,在专家组强烈建议下,中国政府作出果断决定,武汉于2020年1月23日封城!
事后看来,这是个果断而明智的决定。这个决定,导致了中国境内疫情防控工作的巨大成效,两个月基本遏制了疫情。反面的例子就是欧洲和美国、尤其是美国,截至4月26日,美国确诊96万,死亡5.4万,每日新增人数在3万左右,破100万大关没有悬念,而目前仍看不到任何停歇的迹象,大有愈演愈烈之势。美国已经错失了最初的防控黄金时期。
代价是巨大的,全球经济几乎停摆。与国内很多人想象的不同,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,各国均损失惨重,包括疫情已经基本控制的中国。而这场疫情,对于正处于蹒跚起步期的中国装配式钢结构产业来说,不忒于雪上加霜。
装配式钢结构产业的先行者们苦苦奋斗多年,终于看见了一抹装配式市场井喷发展的曙光。然而这一进程,一下子被新冠病毒疫情无情的打断了。受到冲击的,也绝不仅限建筑业,而是各行各业,是每个企业,是每个人。
二、装配式钢结构发展现状
1,装配式钢结构与装配式混凝土(PC)之异同
我们现在说的装配式建筑,基本分为两大类: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。主要区别在于建筑主要结构支撑体系:是采用混凝土结构,还是钢结构(组合钢结构)。
装配式混凝土结构(PC)目前的主要问题,在于节点的施工工艺难以做到大面积推广,作为小范围试点,可以达到规范要求,但是大范围的施工往往无法满足抗震和规范要求。原因众多,但主要原因在于目前的施工连接工艺不成熟,施工人员操作技能不达标。
作为在中国建筑施工领域最广泛采用的钢筋混凝土现浇体系,历经了几十年的发展,相对比较成熟。
但对于装配式这一新的施工方式,其节点连接是组合式,这是个新课题、新工艺,以往从未在工程中大量实施,缺乏成熟的技术手段保证其施工质量满足结构承载和抗震性能要求。
而装配式钢结构则不同,相对于混凝土结构有很大的优势,因为节点连接采用的螺栓连接为主,焊接为辅,连接可靠,工艺成熟,在以往的钢结构工程中被大量使用。被证明是可靠、安全的。
需要说明的一点,目前我国的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中,纯钢结构的极少,大多是采用组合钢结构,说白了,就是钢管混凝土技术。这种工艺不同于传统钢结构施工,是在钢结构连接完毕后,还要在钢管内灌注混凝土,两种材料协调受力。优点是整体性好,增加了建筑物刚性,缺点就不再这里谈了。
当然,钢管混凝土的施工工艺也是比较成熟的,在我国的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超过20多年了。所以,装配式钢结构并不等于与传统的钢结构。这里是个重要差别。
2,现状
过去的一年,2019年,被成称为装配式建筑元年。住建部发布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建筑市场监管司2019年工作要点》,明确提出将开展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试点,明确一定比例的工程项目采用钢结构装配式建造方式,跟踪试点项目推进情况,完善相关配套政策,推动建立成熟的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体系。在国家出台宏观政策推进装配式钢结构住宅的同时,税收优惠政策和经济补贴方案也配套制定。
但是目前实际情况呢?用“雷声大、雨点小”形容可能不恰当,更准确的是“只打雷,不下雨”。
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作为一种新型的建造工艺,目前尚无专用的全国标准图集,没有专用的建筑施工定额,这就造成施工工法不统一,技术体系五花八门,项目造价难以测算,更加难以审计。而国家对于装配式建筑的优惠政策多数是定向补贴给建设单位的,并未直接落在施工方。这些因素,都给装配式钢结构的健康发展和推广造成的很大困难。
在国内许多地方,建设了一两个示范工程后便束之高阁,难以大量推广,其原因就在于此。
注明: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,谢谢。